Uber昨(1)日证实退出中国市场,旗下中国业务将併入中国最大叫车服务滴滴出行,结束这场2年来的低价割喉战。Uber和滴滴从敌人变盟友,除了改写自己的全球布局,又将如何影响其他叫车服务?
Uber退出中国市场,减少支出、瞄準IPO
过去为了提高中国市场市佔率,估值680亿美元的Uber祭出不少奖励和优惠,和中国当地叫车服务龙头滴滴出行较劲,2年来已烧掉约20亿美元。滴滴也採取同样策略,且显然更佔上风,目前,滴滴在中国有85%的市佔率,相较之下,Uber仅有8%。
比起投入大把资金和滴滴竞争,Uber股东反而更希望缩减开支、替未来的IPO做準备,因此积极促成这笔交易。经过两年竞争,Uber取得更有利的谈判筹码,除了将获得滴滴10亿美元的投资,也将持有合併后估值约350亿美元新公司的17.7%经济权益,该股份价值约为70亿美元,若将交易中的投资金额加上股份价值,总和相当于Uber中国目前估值的80亿美元;不仅如此,还可在中国保留Uber品牌。
透过这笔交易,Uber可获得更多资源,用于专注发展其他市场、打造自有地图系统等,另一方面,滴滴也可刬除其在中国市场的敌人,可谓双赢,不过双强联手却将对其他叫车服务构成更大的威胁。
滴滴与“反Uber联盟”从盟友变亦敌亦友
为了和Uber抗衡,中国的滴滴、美国的Lyft、印度的Ola和东南亚的GrabTaxi,在去年结为“反Uber联盟”,用户使用任一种app即可在其他国家享有合作伙伴的叫车服务,不过现在滴滴却与对手Uber结盟,不仅过去合作关係生变,甚至助长Uber壮大、威胁到过去的盟友。
作为Uber美国最大竞争对手的Lyft,和滴滴除了有结盟关係,滴滴更曾投资1亿美元成为Lyft股东。不过,在滴滴和Uber中国合併后,Uber将成为滴滴最大股东,也让Uber间接成为Lyft的股东,同时,滴滴将对Uber全球投资10亿美元,滴滴和Lyft的关係也从过去的盟友变得亦敌亦友。
对此,Lyft发言人表示:“接下来几周,我们将评估我们和滴滴的合作关係。因为中国的监管环境,我们相信滴滴在中国有极大的优势。”
Uber将资源转向发展其他市场
不仅如此,这笔交易也让Uber无须再担心中国市场、掌握更多现金,将资源投入发展其他市场,包含过去“反Uber联盟”各据一角的美国、印度和东南亚。
目前,Uber估值约为680亿美元,Lyft则为55亿美元,在筹资金额上,Uber则为Lyft的6倍。去年,Lyft营运成本约为3.6亿美元、营收约2亿美元,儘管预期2016年营收将翻倍,不过营业亏损预计仍将超过2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报导,截至6月,Lyft约有14亿美元的现金,为提高市佔率,每月亏损高达5千万美元。按此烧钱速度,Lyft约还能维持营运两年,不过为了跟上Uber的价格补贴战,支出只会不断提高。
对于每月亏损5千万美元,Lyft创办人兹默尔(John Zimmer)过去曾表示,比起“亏损”,他倾向用“投资”这个字眼。不过外界并不看好Lyft能在“价格战”上打赢Uber,《The Verge》报导,若Uber锁定发展美国市场,可能将迫使Lyft最终走向遭合併或收购的下场,最有可能的买主便是去年对Lyft投资5亿美元的美国汽车製造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GrabTaxi乐观以对:滴滴的胜利证明我们可以在东南亚打败Uber
相较于Lyft,同样也是东南亚叫车服务GrabTaxi则是乐观看待。
GrabTaxi是目前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叫车服务,旗下服务已推展到东南亚地区的6个国家、30个城市,约为Uber于东南亚规模的2倍,主打在地化服务是GrabTaxi与Uber的差距所在,也是最大优势。
“滴滴的成功巩固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信念,生在如此多样的世界,没有所谓一体适用的答案,在地化的解决方案才是解决在地问题的最佳方式。就像是中国的滴滴,我们确保新加坡、雅加达和马尼拉用户的不同痛点都能被解决,因为对我们而言,他们的需求较其他在纽约、伦敦或伊斯坦堡的用户更优先。”GrabTaxi执行长陈炳耀(Anthony Tan)在昨(1)日发给员工的信中表示。
然而根据《TechCrunch》报导,Uber过去在亚洲的布局,主要在中国和印度,东南亚的发展则尚在起步阶段,且让Uber从中国市场退出的原因,并不存在于东南亚。而目前Uber在新加坡和菲律宾这两个东南亚市场已开始获利,并準备在此区域推出新产品,暗示Uber退出中国市场后,在亚洲的发展重点将转向东南亚。
对于Uber来势汹汹,GrabTaxi则显得信心满满。“Uber中国的交易结束后,其会将注意力和资源转移至东南亚区域,但只要在地龙头维持他们的信念和优势,是能佔上风的。”陈炳耀说。“我们看见这已经在中国发生,这也同样将在这里发生。他们输过一次,而我们将会让他们再输一次。”
北京金恒智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备10010038号-2网站XML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