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过去是一个很封闭的国家,政府可以仰赖日本最大企业而自给自足,政府与企业相互联手制定产业方向,1980年,在政府的帮助与指引下,日本企业横扫全球市占,也将繁荣带进了日本国内。
现在安倍似乎在複製同样的处方笺,日元贬值,并利用多项重大的财政刺激措施,日本股市获得激励,日本大企业也心满意足。政府希望下一步,大企业能够借由加薪以及增加资本投资,来回馈员工,回馈日本。
20年前这策略大概可以奏效,但是现在情况有所改变,日本企业不再掌握关键球,部分原因是他们不再是纯日本血统。像是本田汽车,最近被美国以漏报交通事故,被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罚款7000万美元,纽约时报报导,本田内部处理这件事情的态度,好像只是美国本田的美国问题。
彭博社论认为,这反映日本企业仍是以立即躲避的传统方式 (文中称卧倒与掩护Duck and Cover,为战后美国对民众面对灾难来袭时的反应宣导) 来应对负面新闻。
1979年,本田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的日本汽车製造商,随后像是丰田、Nissan、Sony、Panasonic也纷纷到美国生产,以便就近接触客户,这个趋势在2000年日本陷入劳动力老化以及通缩困境时开始加速。
之后,日本国内高工资导致企业向海外出走,日本企业开始往中国、泰国与其他地方寻求低人力成本市场。
很多日本最大企业包括本田,现在大部份的营收与获利来源都来自海外,他们已经不像是国家资产,而是像其他跨国企业,企业获利与效率优先于国家利益。安倍经济学事实上是建立在一个过时的社会契约上。
本田在海外赚的钱愈多,愈像外国企业,在投资日本与日本员工薪资意愿就会愈低,他们可能更愿意拿这笔钱投资美国工厂,或是拿去游说国会要求税务优惠以及其他好处,除非日本国内需求增加,否则这原则不会改变。
虽然Panasonic决定将部分家电製造产线拉回日本,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因为日元贬值,导致他们从东南亚进口半成品的成本增加,所祭出的因应措施而已,日本企业已经不再回应政府干预手段。
前经济学人编辑Bill Emmott认为,安倍要求企业提高工资的谈判只是桌边秀,真正的议题在于结构改革。但两年来,庞大的利益团体持续阻碍劳工、农业、能源、税制、企业法规的改革,日本政府显然需要重新调整一下这第三支箭。
彭博建议,日本需将焦点从大企业转移至中小企业,日元贬值增加他们的进口成本,加上通货紧缩隐忧已经让中小企业噩梦连连。政府应该支持劳动市场,减税、减少繁文缛节,建立社会安全网,鼓励企业家,启动创业风潮。此外,低关税可帮助日本企业寻找海外市场。
日本的长期停滞已经让我们轻易忘记其实日本企业已经完全的全球化。如果安倍要成功,他们的确需要强化企业长处,帮助企业转型,但他们应该帮忙的对象,绝对不是他们记得的那一些。
本文出自TechNews/黄嬿
推文文章来源:机房监控 http://www.create-china.com.cn
北京金恒智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电话:86+10-62104277/2248/4249 传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备10010038号-2网站XML
智慧机房
在线体验